現在的人很喜歡發明很多詞匯用來將別人分門別類,替人下標籤。生活在台灣的我,從以前到現在最常被問到的是星座。我從來都記不得幾月幾日是什麼星座,甚至是哪一個星座是什麼個性,看大家對於星座代表的個性侃侃而談,似乎讓我疑惑我是不是在學校生活錯過了些什麼,或者這是學校會教的事情,只是我沒有認真聽,導致讓我無法融入這些話題。
以前在『文青』這個詞剛被發明的時候,常常被人家說是『文青』。的確,我喜歡看書,我喜歡逛書店,但我似乎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喜歡閱讀。我喜歡看教科書,我喜歡看學習的書,似乎和大家所定義的『文青』又好像有一點點不同。
最近常常開始流行的『MBTI』不管在新聞網站,韓國綜藝常常出現這些定義人類個性的詞語,突然想起來,我似乎對別人沒有什麼興趣,這件事情也常常被上司提起。最近終於隨意去測一下,是『ENFJ』。為了避免我忘記我還是寫在這裡(ENFJ「主人公」人格約占人口的 2%),看起來挺特別,但感覺又不是完全像說明的那樣。
我不是很喜歡這些將人標籤化的用詞或是標籤(不管星座和血型和現在的MBTI也好)。有時候都希望能夠被更了解自己,而不是用簡單的詞被別人給定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