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非常喜歡紀錄生活。在「部落格」這個名詞還沒有流行之前。就開始了網路上「寫日記」的這個習慣。
我在 2005年在日本學校讀書的時候,我跟在學校認識的中國朋友說我開始寫日記了!
他嘲笑我說「上網寫自己的事情幹啥呢?」
如果對日本還熟悉的朋友,在2000年後的網路世代,大家紛紛開始架設網站,即便不太會寫程式的人,非常熱衷於架設網站將自己的資訊/所學分享在網際網路上。
那時候,我當時使用的是hatena diary這個服務(目前也有),他主打的是在日記上連接類似自家服務的維基百科功能,只要日記的文章,出現有關鍵字就會產生連結,讓更多人迅速知道關鍵字的意思。
日本人寫部落格的方式也比臺灣簡單多了。在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日本本身電信業者會提供每一個人email,可供傳送簡訊的功能,所以不像台灣的SMS傳統簡訊,在日本傳送email(メール)是非常常見的事。所以只要blog綁定手機的email,就不需要透過電腦,輕易用手機發圖文並茂的blog文章。

翻我的hatena diary出現2005年的照片。慘不忍睹啊。
我將每天發生的事情,利用每天通勤時間、除了用日文寫之外,(因為手機無法打中文所以)只能利用日文的漢字辛苦一個字一個字的拼出中文。

以前時代的手機(這不是2005年的照片就是了)+第一代的iPod touch
現在想起來還蠻有趣的。一邊和日本網友互動,一邊使用 mixi 交朋友。為了能夠讓網友知道我本身,只能建立一個部落格擔任網路上身分的自己。雖然現在更多日本人會用twitter的帳號稱呼網路上的自己。
在網路上平台發布自己的事情,將自己的煩惱,自己所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對日本人似乎就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吧。
雖然日本人常常會說,不擅於主張自己,表達自己的意見,不過其實在網路上的「分身」其實活躍度或許還蠻高的。2005年,日本吹起了部落格風潮,出現了部落格女王『真鍋香織』、Ameba的社長『藤田晉』社長的部落格集結出書,其實真的蠻火紅的。
我相信那時候的臺灣,至少剛開始應該也是一樣的。只是那時候的臺灣可能偏向是利用奇摩提供的網站空間製作明星的網站。
最後無名小站吹起了部落格的風潮,即便我很討厭那個花花綠綠的介面,我還是堅持自己建立屬於自己的部落格。到最後臉書時代漸漸的,可能在一個平台上寫很長的文章的機會就變少了。
在那個熱衷部落格,經營部落格的高中/大學時期,常常會使用 FireFox擴充套件去使用RSS Reader,關注所有喜歡的部落格的最新動態,不過後來也因為忙碌,我自己也漸漸沒有follow,不過我最近自從有了 iPad後,使用「Feedly」去訂閱最近關注的部落格。發現,我10幾年前看到的日本部落格原來還持續有在更新呢!真令人意外。
我偶爾會回顧我2005年時寫的部落格,(還好是寫在日本的網站所以還沒有消失),嘲笑當時只有傻傻的又純真的自己。
我覺得買了 iPad Pro,網路吃到飽的環境下,撰寫部落格,分享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容易了。希望這個寫作的日常能夠一直持續。也分享給閱讀我文章的人,我的成長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