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那一年常常上來臺北,為了和日本朋友見面,事先在網站上查詢了日本觀光客會喜歡的臺北行程,去了九份—美麗華—101—士林夜市等地,都是平常不會去的地方。
來台北的四年之間,我就沒有「台北觀光」的行程了。每次遇到假日毫無思考,都去同樣的地方也開始膩了,決定趁休息和「他」一起去「平常不會去的」觀光地。
這一天臺北溫度突然下降,風很大,雨也下得很大。即便撐著雨傘也無法抵擋斜斜噴過來的雨。搭到劍潭站再從劍潭直衝陽明山(搭公車),據說要到「文化大學」附近。文化大學在我大一(約莫10年前)去考韓文檢定時去過。印象非常深刻,早上8點開始考試,因此需要在6:50左右在劍潭搭共乘計程車上陽明山,上去的路非常的陡峭,計程車開的也很快,那時候還瞬間認為自己是不是來到了九份。雖然韓文檢定分數意外考的還不錯,但我很深刻記得我那時候覺得再也不想來這麼偏僻的地方考試了…。
下車走到「星巴克」可能因為下雨的關係,走到那邊大概也將近5分鐘。全身真的都濕答答了…。
其實目的地不在「文化大學」,而是這一天開幕的「星巴克草山門市」。

原本為「美軍軍眷宿舍」改建,雖然下很大的雨,開幕實在是太多人了。至今我和他一起去過了「大稻埕」「萬華」改建過後的特色星巴克。當然「馬祖」門市也蠻有特色的。這個行程取代了我每到假日必去的春水堂行程。建築物本身是白色的木造建築,那附近的建築就像是美國一樣,星巴克居然還有庭院呢。

還有來到「美軍俱樂部」來參觀,就是上面照片的地方。「美軍俱樂部」是以前美軍駐臺時期給美國籍軍眷的私人俱樂部。保留了美國鄉村風格的庭院和佈置,裡面播放的以前實際住過美軍俱樂部的人物專訪影片,其實真的蠻有趣的。
接下來是從「文化大學」著名的公車站搭回「士林夜市」。對了,我10年前也是從這裡搭的。因為剛好是很多學生下課的時間,塞車一陣子,到士林夜市也很晚了—。
那時候我帶日本人,韓國人到士林夜市的時候,是在「劍潭站」對面的一個很大的廣場(就像菜市場的那種屋頂),雖然知道現在遷移到地下室,但是一直都沒有時間去看看。肚子很餓,抱著沒有很期待(?)的心情去新的士林夜市看看。
「ショウロンポーあるよ」「샤오롱바오있어요~」喔,懷念的情境,一群歐巴桑和歐吉桑拿著自家招牌菜單用外國語招攬客人,10年前的感覺回來了。唯一不一樣的場景是多了韓文。鐵板燒,蚵仔煎,士林香腸,雞排,還有熱炒。對對對,這就是我印象中的「士林夜市(シーリン夜市)」
雖然知道這邊就是給觀光客品嚐臺灣美食的地方,不過我覺得還蠻滿足的。點了一份「炒麵」「蚵仔煎」,他愛吃的「香腸」,我愛的「花枝」。
炒麵就是臺灣熱炒的炒麵。很好吃哦!(日本炒麵不是這樣子的味道),我真心覺得日本人應該要吃吃看這種炒麵。蚵仔煎,太甜了吃一口就停下筷子了…。「香腸」似乎是從樓上合作攤位拿下來的,我實在是不太喜歡啊啊啊。
後來到了1F,才知道原來這邊——士林市場也是一個古蹟重建的地方。只是地下室的美食廣場是延伸擴建的。
最近在誠品書店買了一本有關臺北具有特色店家的介紹書籍(雖然聲明自己不太想買實體書),我決定今後在臺北的假日一定要好好的挖掘新去處!(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