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以來直到現在常常被人說「不正常」「普通じゃない」。這個不正常分為很多種意思,不管背後意思如何,「和別人不一樣」至少在現在這個還算保守社會來說,都是個比較偏向否定的意思。
身為在台灣的一半日本人一半臺灣人的混血兒。也曾經戲謔性被說「雜種」,「不純」。因為國籍或歷史因素被揶揄稱呼「小日本」,不管你多麼憤慨,多麼氣憤,多麼無奈。
這些似乎都是身為一個「異類」需要承擔的事情——
現在輕描淡寫,但是小時候的自己被這些無法自己決定的「特徵」——被認為「不正常」的現象,可能困擾到沒有辦法睡好覺。
「只要和正常人一樣就好了。」
那時候沒有一個人和我說「你也是正常人。」「其實在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多元社會。」「沒有國際觀的人才會說那麼狹隘的話。」
可能現在的我,會好好搭時光機—去告訴那個每天靠在牆角哭泣到眼睛痛的自己,「你不要哭泣」「你沒有錯」「沒有人是不正常的。」
說到這邊,我要說的是,「國籍」「人種」以外,「性別」應該也是一樣。
多元社會,這世界就是這樣子有多元的存在,「沒有一個人應該要被排擠。」「沒有一個人應該就活該要被認為不正常。」,現在這個社會,「包容」「認同」所有人的存在,這不是很基本的事情嗎?
其實我自認不MAN,但也沒有太過不MAN。從小一樣也因為這點飽受被欺負。
難道「做自己」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嗎?難道不能以「自己的樣子」活下去嗎?
為了怕被誤會。我先說一下,我不是一個想當『女生』的人,只是我知道這個社會,在全部的人指責我不是一個正常人的時候,常常有人說要先檢討一下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很MAN,也試圖揣摩低一點的聲音說話,試圖成為一個被現實社會期待的男生。
我沒有男生應該要有的樣子,男生應該要打籃球,要聊一下正妹,要偶爾加個「幹」加上男生可能會具備的特徵。
我的運動不行,我也對手游,網路遊戲沒興趣,或者對這些一般男生的人來說我可能就也是一個不正常的人。硬要說能夠說的可能是我至少還叫的出AV女優的名字(呃)
我曾經在被問路的時候,被路人覺得我說話很娘、被嗆『可不可以好好的說話』。在現在工作的大樓,也曾經被打掃的阿嬤認為我的穿著不夠男性化,說我「噁心」。甚至我媽媽還接受到鄰居的惡意攻擊,說「你兒子是當男生還是當女的?」
但我真的要強調三次,我穿的是男裝。
這些遇到「被歧視」事情真的很羞恥很難以啟齒。被這樣說真的難堪,連自己都覺得羞愧。
「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特徵」大家在提倡需要好好「愛自己」的時候,卻要學會用「歧視」去要「討厭自己」。
或許我女生的朋友比較多的原因——可能就是對這些「比較正常的男生」來說,這些人可能認為跟「不正常的人一起」自己也會被傳染,擔心自己也會被這個世界唾棄。
有人也是對我這麼說過,我怕我被認為我不正常,所以我們可以不要「走在旁邊嗎?」——保持距離。
「有一個人可以跟我當朋友」我就覺得很感激。因為在別人眼裡我是一個不正常的怪獸。
這世界很殘酷「人都是平等的——但僅限於大眾的價值觀」
我們有著被孤立的風險。或者勉強擠身到「一個小團體」但可能成為被揶揄的對象——。這個社會被迫需要偽裝自己。即便是國籍——包括穿著高中制服在外面,也得要拿著東西遮住自己的姓名。
因為不想要被認為「不一樣」不想要成為被人討論揶揄的對象,但後來想一想無法好好接納自己的人,又怎麼能夠接納別人?
在國籍性別人種問題之前,學會「尊重」「接納」「包容」很重要。而不是用「歧視」包裝自己的「包容」——。你可以討厭別人,但是沒有權力剝奪別人「做自己的權利」,剝奪別人的存在。
我支持婚姻平權。支持性別教育——「愛」是很美好的詞語,請不要擅自用「愛」合理包裝成歧視別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