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因工作延誤了韓文補習班上課時間,已經遲到了一小時,若直接到補習班就沒有辦法吃飯了。我深思熟慮以後,我放棄了為期一年的補習班生活。
我聯繫上我以前曾經詢問的韓國人老師,應該說是在文化大學讀書的韓國留學生。跟他聯繫了一下見面地點,也見了面稍作面談,實際也開始教課後,原來視角/站的角度不一樣,思考的點就會越來越多。
補習班的老師不是不好,只是因為班級的風氣實在是太歡樂了,三小時可能只上了3頁,聊天的確可以讓自己沈浸韓文的思考模式。
加上我工作下班時間不穩定,三小時的課可能只有實際上到兩個小時。經過了一年的上課,我好像沒有太多的進步。似乎應該是要訂定目標了。
大家知道我以前當了將近10年的日文老師,要說教學經驗,我想我應該算有資格可以談論的,我很喜歡教學這件事情,因為分享自己的知識,可以再次確認自己的知識是否正確。畢竟「知道」和「懂」是不一樣的意思。
以前在補習班上班,或者一對一的教學,我盡可能用日文聊天,但是有時候可能學生也想分享一些事情,不過無論如何,大家花了錢和時間與我上課,我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開心學習」一直是我的目標,如果真的只能上到幾頁,我也會覺得蠻愧疚的。
因為以上種種原因,我決定改成一對一上韓文課。
可能自己就是老師,其實對這方面可能更加慎重,所以看著老師的教學方式,回想自己以前的教學方式。
對於學生來說,這段時間就是「學生唯一能夠 Output 語言的時間」,所以讓學生說話其實蠻重要的。
我在韓文補習班的第一個老師,比較沒有這方面的感覺,就是單純按照課本文法上課,第一個文法,第二個文法,按照順序一直持續上課的感覺。
後來因為班級人數不夠。解散了,到另外一個班上課,因為老師和學生聊天過多,即便聊天,教科書當中,有不明白的意思,大家「沒有一個人發問」。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明白單字的意思,居然就這樣過去了。或許大家的程度很高,不過我發現大家一直在辭典的網站搜尋單字意思,我就會納悶,為什麼不直接問老師就好?!導致於我遇到不懂的單字問了老師,似乎打亂了那個補習班的氣氛。
我不會不喜歡老師,老師是曾經在日本留學過的韓國人,其實也蠻風趣的。只是可能不合適而已。我就會思考,要遇到「合拍」的老師其實也是蠻難的,可能是我不太信任老師的教法也說不定,或者我不知不覺成為「老師之間的」奧客也說不定。
也感謝以前找我上課的人,信任我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