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有機會分享過往口譯的經驗,所以想先將我想到的記錄下來,之後在陸續做有系統規劃的整理。混血的家庭生活中,口譯的經驗可能舉例都舉不完,真正實務進行口譯經驗的是我大學時期開始。
『口譯』真的不只是語言轉換而已,以往拘泥於『文字轉換』的我,到了最後終於感受到大學時期的口譯訓練不過只是『最基礎』『最根本』的訓練。當你具備有口譯的基本能力後——口譯時的『人際溝通技巧』『說話技巧』『臨場反應』才是掌握口譯時的最大的考驗。
雖然現在的我,覺得口譯真的是永遠也學不完,多一點實戰經驗是增進自己口譯技巧的方法。不過我先在這裡分享一下以前學習的經驗好了。
- 日本出版社的口譯教學書籍:日本出版的日中口譯書籍非常的稀少(就像是日本製壓縮機一樣的少XD),而且100%都是簡體中文,這個不影響我的練習,因為可能都是很有名的作者,基本上這些書都沒有什麼更新。題材不外乎就是模擬隨行口譯的內容,從接機到遊覽車上介紹導覽景點,開會,聚餐,最後結束前的演講口譯,似乎每一本都是一樣的內容。其中我最推薦的是『新版 中国語通訳への道』,非常的厚,前半本都是介紹口譯的技巧(還有口譯基礎知識,敘述的文章居多)每一個部分都有日文中文對照,後面才是對話內容的部分。非常值得一看。

口譯的練習方法很多,我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應該都有基礎的練習知識,shadowing跟述練習方式——我就不另外敘述了。這些書的口譯教材我都用shadowing方法,notetaking(練習筆記)的方法練習過了。這些學習方法我覺得是一輩子受用的,無論10年後,50年後,這些書或是這種學習方法都不會過時。
我另外推薦的方法是,『看台灣連續劇』『看實務的訪談』『看YouTube』,基本上在台灣的學習日文的學習者,都會說『要看日劇學日文』『要看動漫學日文』,只不過因為日劇和動漫的角色因為戲劇的關係太過於有特色,所以實在是不適合當作口譯的練習教材,不過如果是對於專有名詞學習是有幫助的(例如出版業為舞台的連續劇,等等)
為什麼會推薦台灣的連續劇的主要一個原因,台灣的連續劇比較是貼近日常生活的談話。如果加上附上日文字幕的華流連續劇(台灣偶像劇等等),裡面的翻譯你總是會令人驚艷。
①人的眼睛一次可接受到的文字有限:大多都是寫一秒只能看四個日文字母,(字幕翻訳では、「1秒間に4文字」という制約条件を設けています。 ),我相信大家知道,中文和日文相比,日文總是比中文更冗長,但是字幕在字數限制下,代表字幕翻譯用更少的字更準確的表達意思。所以中文透過日文字幕翻譯可以更簡潔,可以練習到如何去縮短或換一種說法。
②學習如何處理『重要』的資訊和『比較不重要』的資訊:在口譯過程中,我習慣喜歡同時口譯,因為同時口譯可以直接處理講者所有的說詞,比較精準貼近講者說話的意圖,交由各個聽眾去做判斷或解讀。但是『逐步口譯』或者『字幕翻譯』都會經過譯者去判斷,所以只要一個錯誤判斷,你很有可能就『漏翻譯』到最重要的資訊或『錯過』講者的說這句話的意圖。這是非常危險的。透過搭配日文翻譯和中文的台詞你可以很清楚並學習,演員說話的內容和翻譯的差距和翻法。
③文化轉換:台灣連續劇或訪談可能會出現『不容易』翻譯到日文的內容,例如冷笑話,有關政治(意涵)時事等等。(日本連續劇較沒有這種狀況=原因都是以『fiction』虛構的題材為主,比較不會提到特定公司,團體,時間年代的內容),台灣的連續劇比較會反映時事,當時的流行語填入劇本裡面(這也會影響到我們說中文時的內容。)可能需要連同文化背景都要進行處理的狀況,這時候透過閱讀日文字幕翻譯可以去學習背景知識的轉換。
這次就先寫到這邊了。先簡單以自己的經驗分享有關口譯的學習方法。當然最基礎的日文能力是需要具備的,但是學習總是沒有盡頭的,只能慢慢的用各種方式去累積自己的視野和能力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