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還是來了。前些陣子香港突然疫情嚴峻,確診人數狂飆,接著隨著台灣的隔離政策鬆綁,台灣終於(晚了幾個月)跟上世界的腳步人數狂飆。
記得2020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日本疫情非常嚴峻,似乎全世界彷彿只有台灣度過正常生活,即便2020年4月,台灣確診人數增加,不過也是非常零星的程度,那時候和媽媽還是一樣每週到台中的新光三越報到,頂多只是那兩三個禮拜逛街的人數很少。
接著隨著疫情的控制,去年2021年4月的諾富特群聚事件,疫情真正開始爆發,終於抵擋不住第一次跟上世界腳步提升警戒,開始了為期兩個半月在家工作。短暫回台北看家裡狀況,需要和警察提出證件才能進家門的窘境(因為1F是菜市場),路上高鐵車站上,沒有車,沒有人,有點像過年的台北。
2021年8月終於疫情總算穩定。第一次體驗到打疫苗,疫苗預約,也幸運的到現在都打了三次的疫苗。也很擔心台灣過年(畢竟是台灣零售最好的時期)若疫情爆發會對公司業績造成影響,不過幸好也平安度過這段時間。
沒想到接著到了4月後,又是4月確診人數一樣暴增,而這次可能大家都打了疫苗,逛街,喝咖啡,在外面吃飯(包含我)的人一樣很多,這樣的情況似乎很像當初疫情爆發時,日本把這事情當成感冒一樣的看待,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或者是台灣經濟和人心已經無法再一次提升三級的打擊。
我有時候在想,當初『感冒』這一個詞發明的時候,假設媒體像現代這麼發達,會不會也會在報紙或是電視媒體上發表今日感冒人數呢?(我也不曉得)
對我來說,我只希望社會正常運作,或許現在這樣與病毒共存是現在最佳解答也不一定。畢竟已經無法出國了,希望社會一切平安運作,讓我們不管工作和私生活都能夠平平安安,不要限制了我們平常的小確幸了。
